
开馆时间:
周一至周日:7:30-22:30
马建忠(1898)《马氏文通》虽是中国第一部按照西洋文法模型写成的汉语文法,却并非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文法开创之作”。早在 1324 年,卢以纬汇集汉语虚辞的文法专著《语助》就已经问世,成为中国文法学建立的标志;1683,王鸣昌同样汇集文言虚辞的教学文法《辨字诀》刊行,第一次根据语序和功能,将汉语虚辞划分为 7 类,即“起语辞”、“接语辞”、“转语辞”、“束语辞”、“衬语辞”、“叹语辞”、“歇语辞”,以“虚辞 - 语序 - 章句”为特点的汉语文法模型由此建立,成为汉语文法发展史第一个拐点上的路标。对《语助》(明朝印本更名为《助语辞》)做了补充并对《辨字诀》做了摘订工作的清朝学者魏维新在《助语辞补义·序》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法观。
《马氏文通》是汉语文法发展进程上继《辨字诀》之后第二个拐点上的路标。马建忠吸取 17 世纪法国《普遍与唯理文法》的文法理念,借用欧洲传统文法的词类体系描写古代汉语,做了三件本土学者之前没有做过的事:一、区别出古汉语的 5 类实字(名、代、动、静、状)和 4 类虚字(介、连、助、叹),将所有古汉语字一网打尽;二、将句子元素以“词”的形式引入汉语文法,区分起词(主语)、语词(谓语)、止词(宾语)、表词(补语)、司词(介词补语)、状词(状语)、加词(同位语);三、利用这些文法范畴来分析和描述古代汉语篇章的句读。马建忠为文言汉语建立了一个新的文法模型,将本土汉语研究引上了与西方语言研究接轨的道路。
注 : 王鸣昌原论,魏维新摘订(1683),辨字訣。载卢以纬等著,刘长桂、郑涛点校(1324/1688/1985),《助语辞》,103-117。合肥:黄山书社。又载卢以纬著,王克仲集注(1324/1688/1988),一六二至一八一页。北京:中华书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