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馆时间:
周一至周日:7:30-22:30

昆曲与明清社会

  • 发布时间:2018-12-19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1476

昆曲,一个有着 600 年历史的古老剧种,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传统、美学精神,在2001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”,它是中国人献给世界的礼物。昆曲发源于中国南方昆山,盛行于明清两朝,浸润于中国古典文学、曲学之间,缓歌曼舞地呈现于厅堂水榭,是古代知识阶层钟爱和赏玩的一种舞台艺术。在那些经典剧目中,我们看到中华文脉在历史的群山中蜿蜒,《浣纱记》上演着居安思危、功成身退的政治智慧,《鸣凤记》叙写了嘉靖王朝十位忠良挥泪高蹈、泣血匍匐的锄奸义举,《宝剑记》抒发了英雄林冲有国难投、有家难归的孤独感和飘零感,《玉簪记》演绎了一个落第书生与一个美丽女尼的炽热恋情和忠诚守候。汤显祖和他的“临川四梦”,犹如璀璨的星辰在十六世纪末黯淡的中国文坛,映射出人文主义的的光芒。《牡丹亭》《紫钗记》以生死至情提炼和净化了“情”的意义,《邯郸梦》《南柯梦》以荒诞构思诠释了官场之道对人的污染。《长生殿》描绘了真爱在帝王之家的稀有和在皇权政治面前的苍白,《桃花扇》在一对才子佳人的颠沛中展现了一个王朝大厦将倾的无奈与苍凉……这本由当代著名戏剧史家周育德先生撰写的《昆曲与明清社会》让你在昆曲艺术中品味历史,在历史中体悟明清士人的沉浮与悲欢。